(点击图片,试听《摇篮曲》)

这是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歌曲。 

在《不存在的回忆》专辑制作之初,我们的孩子刚刚六个月大,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正在摸索着一切,跟孩子一起重新熟悉这个世界。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哼起一首童谣,前后就几句,内容无非是“宝宝,睡觉了;宝宝,睡觉了”,翻来覆去地唱几十遍,孩子就懵懵懂懂睡着了。王磊在这六个月期间一直听我唱着这首童谣,后来他也开始哼唱,直到有一天他用吉他随意拨拉出来地旋律也是这首童谣了,才发现这个挥之不去的旋律已经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这是一句经典的五声音阶调式的旋律,歌词是宁波话,来自我的外婆,也就是我孩子的太外婆。外婆从小就是唱着这首歌谣哄睡了她的三个孩子,而我的妈妈自然而然在哄我睡觉的时候也哼唱这首歌谣。在我的青年时代这首歌曲似乎是隐形的,但是它显然已经篆刻在我的大脑皮层记忆某处,等待着被启用的那一刻。当我抱着还在襁褓里的自己的孩子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体就开始自然摇动,嘴里也哼出了这段旋律。

在这首歌曲创作的初期我们就希望能保留这种纯粹感,以不加修饰的人声哼唱为主角,配器方面主要用铺底的环境音制造层次和空间就够了。跟长线条、催眠曲一般的人声所对应的,是王磊用原声吉他弹奏的一个短促的动机,这个动机自我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简洁的断句,让哼唱的呼吸感更为突出。

在歌曲的录制过程中,主人声,也就是我自己的声音,是在家中哄孩子睡觉的过程中录制的;另外我也通过电话,让我的妈妈和我的外婆也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在乐曲的结尾处可以听到祖孙三代人不同的哼唱并行。虽然三个人唱的不是同一个调,速度也不同,甚至歌词也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这三种人声却产生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和谐感,时间好像静止了,一切都在这首歌谣的历史沉淀中回到了孩童般的睡眠状态。我的外婆今年已经九十三岁了,能在专辑中留下她的声音,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个家族的记忆就是这样在点滴中传递下去的,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能为他的后代哼唱这首简单却深远的歌曲。      

这一句五声音阶的调式旋律在我们祖孙四代人之间流传了将近一个世纪,对于我们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段有着几个音符的旋律,而是对一个家族这一个世纪的记忆宝藏。《光华语言论丛:文学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曾经提到,音乐及欣赏音乐的空间产生了一个情感可以共鸣的社会群体;而我们对于这首童谣的发展创作,正是从这种记忆共鸣中所衍生的致敬。我对家中长辈和老人的记忆,已经悉数在这首乐曲中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