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怒,艺术家。

2015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同年荣获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Bursary大奖。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李怒的创作植根于日常之中,将客观真实性之下的自我经历和主观化感受作为创作媒介,表现了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普遍性感知,以及个体的情绪波动和群体在宏观社会演变中的精神状态。

他关注偶然、突发、及当下状态的真实性存在,反对形式和技巧,摈弃视觉上的单调以及现代主义后期艺术家创作上连贯性、策略性和风格化的创作范式,探索装置艺术、当代雕塑、实验影像、行为艺术以及现场艺术等的各种可能性。他颠覆纪实与虚构、再现和抽象之间的感知界限来探索和实现当代艺术的语言。他把一切事物都视为具有生命感知的存在,在看似信手拈来的材料运用和不择手段的艺术表达之中,是他敏锐而丰富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既观念又感官,既直白又隐晦,既诗性又现实,并具有某种隐喻的、尖锐的、幽默的、诗性的和戏剧性的特质。他的作品通常是复杂的,并且包含着多重含义。


李怒《香槟塔》 

香槟塔(Champagne Tower,工字钢,金箔,330x600x75cm,2017)

材料本身平凡无奇,只是改变其组合的形态,并添加了一个简单的物件(金箔),被赋予一种虚设的、脆弱的光芒,就足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工字钢的“工”既是一个象征稳定结构的符号,同时又指代话语权失落已久的工人阶级;“钢”自身的坚硬和冰凉,金箔之下变得柔软起来。 

更妙的是命名:《香槟塔》——香槟塔是婚礼或庆功宴上常见的一种堆叠香槟酒杯的仪式,它看上去宏伟壮观,充满结构美感,意味着对胜利的铭记和狂欢,但是,它又是一种危险的架构方式,只要稍有偏差或触碰,就可能功亏一篑、全盘皆毁。 将富有象征意义的工字钢与另一富有象征意义的香槟塔(在这里仅借用其结构和命名)并置在一起,就足以令人联想到中国的历史、现实以及一个阶级的微妙地位。 但对李怒而言,另一值得指出的关键点,是这件作品散发出来的诗意。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贴金箔),工字钢因此瞬间变得优美起来,而这种优美又是简洁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