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地上的美好》

乐乐、磊磊:

寄来的《大地上的美好》CD样板收到了,我和你妈妈完整地听了不止一遍。虽然我们只去过南非旅游,但音乐描述的非洲那种生态和情怀我们能感受得到,你们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在音乐中都有体现,由衷地祝贺你们!

碟中的《苏醒》在静宁中鼓噪着激动,好像能见到非洲广袤平原上早霞的那抹金黄;《大迁徙》中野性的张扬和音效方向的大调度,我们能真切感受传说中的大场面;《行走的马赛人》是有色彩的乐章,非洲平原特有的紫色晚霞中那份孤独,以及热浪中扭曲的景象,我想我们看到了。

第一段和第十段很符合我们的欣赏习惯,尤其当第十段的旋律出现时,你妈妈在旁边轻声说听见了第一段主题的再现。序曲和终曲的主题呼应,如奏鸣曲式的手法,让人有了回顾、由高潮中平复的过程。

我们从未接受过完整的音乐教育,受到的音乐熏陶比较传统,较多的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西方经典古典音乐,对于现代的音乐,尤其是这种实验性的音乐、以现代高科技器材完成作曲和混音的音乐接触不多。但凭直觉,这部作品真的是认真的,至少被其中一些段落和篇章激动!

磊磊在音乐中浸润多年,我一直佩服他对音乐独到的理解和追求。乐乐由建筑艺术进入音乐艺术领域,好像很突兀,又好像很自然;她对文学、美术、音乐的广泛喜好在与磊磊结合后得到了令人欣喜的升华。

我经常在比较我们与乐乐、磊磊这一辈人的差异,好像有很多的传承关系,又好像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从这部音乐中突然想到:国际化视野,应该就是这个!

在艺术的各个门类中,音乐是最抽象的,其实又是最具标示性的。任何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包括种族、国度、信仰、生活环境等等,都能以独特的音乐符号区别开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学将“文化”定义为区别人群的系统,并将音乐定义为“文化”的载体。

正是从这里可以说,音乐由文化支撑。

感谢你们!继续努力。

王钻
20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