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键盘手,音乐制作人
深圳中学2003届校友,本科与硕士的六年间均就读于排名世界第17位的悉尼大学建筑学院,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系。就读期间,几乎参与了所有学院能提供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辅修悉尼音乐学院开设的晋级音乐会演奏课程,悉尼艺术学院开设的雕塑、摄影及公共艺术理论课程;同时参与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主办的城市设计大师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交换生计划。在参与港中大交换生计划期间的答辩中,遇到了都市实践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刘晓都,由此获得了毕业后的首个工作机会。
在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数年后,乐乐与自己的丈夫王磊结识,并创建了磊落声音艺术工作室,“磊落”是一个致力于发展跨界音乐项目的二人组合,追求让音乐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其后乐乐慢慢转型为独立音乐人,现在任职为高级建筑师顾问和音乐制作人,从2013年至今,以“磊落”为主体,制作并发行了4张全长录音室专辑和多首单曲,并在2019年开展了全国巡演,在业内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亦斩获了不少奖项。
1. 理想
由于我是从高二就到澳大利亚留学,当时对自己的理想并不是特别的明确。只是觉得希望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获得更具备挑战性的教育模式,就想出国尝试一下。我选择进入的是本地的高考系统,也就是跟中国的高考一样,需要进行一模二模等大型考试后再进行统考(HSC),经过分数的衡量比对进入大学学习。当时,我本想在高中就选择音乐专业,然后报考澳大利亚皇家音乐学院,然而我的语言能力并不足以让我从十一年级开始快速接轨乐理学知识,除了英语之外这个科目要求一些基本的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专业词汇学习,我明显觉得吃力,而且理性与家长探讨后发现,这样下去的确没有办法达到我希望获得的高等教育资格了。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选择了艺术和工科并存的一个行业:建筑。我希望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仍旧接触到艺术科目所能带给我的创作快感,同时这个行业也是比较理性,可以为我的未来提供一份稳定职业的。学习建筑的话,在高中阶段需要的是数学和物理,这两个科目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属于比较熟悉的,所以当时我的高考成绩也是比较让人满意,顺利获得了奖学金并进入了大学的建筑系。 开学的第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有超过200人的新生在大阶梯教室听老师开动员会。“你们要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需要承担巨大压力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年级导师强调的第一句话。开学两周后,换课换系的同学差不多有100人,也就是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都走了。再过了几年等到我研究生的时候,毕业的那一年就剩下了50余人。这是一个充满巨大挑战的学科,从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上,都会对学生进行地狱般的考验。但是如果从建筑系学成毕业,你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和多线程处理能力,肯定会让你在未来的职场和自我发展道路上大放光彩。建筑系专业所教授给你的,除了大量未来你所需要的实际知识(如力学,美学,建筑学,管理学,环境知识,规划理论等)之外,还让你在每周不间断的汇报和讨论中,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需要随时自省,打破自我舒适区,直面负面情绪和尖锐批评的学科;并且在广泛的学习主导性,审美能力判断以及全局性多线程工作能力上,有着极好的接触机会和锻炼机会。 这些能力让我在后期跨界进行音乐制作的时候,有着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优势。同时,创作性行业有一种共通性,我们现在的音乐创作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对理论和抽象思维的平行推导,这跟我们在项目初始阶段做案例研究,背景调查以及手稿推论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希望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弟学妹,首先一定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要有能跋山涉水的体力,有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批判性审美的欲望。其次,玻璃心的孩子们绝对不要选择这个专业,它会把你碾压得体无完肤。但是如果你有这一刻坚强而谦卑的创意之心,又希望未来在任何职场上具备多样化的工作能力,那这个行业是你锻炼的好开始。已经被录取的同学,希望在锻炼各种软件运用的同时,要广泛阅读书籍,不光是建筑类的书籍,还需要了解美学、哲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这在你未来项目初期的理论依据上,会给你巨大的灵感。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习到的元素,在创意行业中都只是词汇;具体如何将这些词汇表达出来,是写成诗歌还是论文,是演化成什么样具备完整功能体系的美丽建筑,是需要生活的历练以及多方思考的积累而成就出来的。 学习 PS, AI, INDEIGN, PREMIERE, FINALCUT, SKETCHUP, RHINO的基础运用。 学习一些渲染的知识,以及一些参数化建模的能力,但不要沉迷其中。 对材料有基础的触感认识,平日里就可以做一些纸板、木板、石膏等模型。 对想法有帮助的,是思路草图,比素描、手绘、成品图绘画的能力要重要得多。 大学里有条件的学弟学妹,勇敢去接触木工、铁艺、焊接等方面的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