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Sophia一斤半 ,作者索菲亚一斤半
Sophia一斤半
业余酒鬼,认真喝醉
大概在一个月前,收到磊落组合在b站的私信,说很喜欢我的视频,想加个微信,聊聊酒聊聊音乐。刚开始我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翻王磊老师和乐乐老师金灿灿的履历,太厉害,再一听他们过往的五张专辑,太喜欢。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堵车的时候没事就循环《大地上的美好》,感觉被涤荡了心灵,面前脏得一塌糊涂的纽约街道,都显得多了几分灵气。
王磊老师,山东淄博人,被公认为是中国摇滚乐的最传奇的贝斯手之一,也是业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师从唐朝乐队贝斯手张炬,曾先后组建并参与了多支传奇的乐队,包括“苍蝇”乐队、“红桃5”乐队、“鲍家街43号”乐队,“推”乐队。
2013年,王磊老师与曾是建筑设计师的键盘手乐乐老师成立了自己的声音艺术工作室,取名“磊落”。
在这七年间以磊落组合的名义,发行了五张唱片,他们不用类型去定义自己的作品,而是更喜欢用音乐去讲一个故事,所以在一张唱片里经常能听到非常多不同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最新的唱片《厂矿子弟》也将在今年八月份和大家见面。
“(王磊)作为中国摇滚乐的传奇贝斯手之一,近年与乐乐建立起新的磊落组合,一连发了四张专辑,听完几张专辑,给我最直观的印象是他已决然的放弃了在摇滚圈所积累的听众和影响力,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探索全新的音乐形式,这是我钦佩王磊的地方。磊落带来了一种新的声音和尝试,为了更直接的展示他们的创作和音乐理念,甚至开启了这种一站一站奔波的音乐分享会之旅,作为音乐圈里的前辈,同样值得让人学习。”
能通过做视频去认识去了解这么有趣的人,我觉得自己简直太幸运,于是就策划了这次采访,也希望以后能做成一个系列,因为毕竟很多时候酒只是载体,奇妙的人生比酒更有魅力。
王磊从80年代就开始玩琴,当时院里数一数二的“坏孩子”,一是他,二是谢天笑,他们一起穿着破洞喇叭裤,留长头发,玩琴,后来也一起到了北京组乐队,做音乐。
“我没干过别的,就只有这一个工作。” 他露出一个温和腼腆的笑,这样说道。
一辈子就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有美好的家庭,这真的太让人羡慕了。就像乐乐姐说的,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所谓的”活成了诗和远方“吧。
不过王磊老师倒是很谦虚,在他看来,八九十年代做音乐的这帮人,很少能有兼职的机会的,或者说,音乐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这就是一个必须得走到黑的道,没得选。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制约吧,我们那时候拿到一个谱子,一盘磁带,甚至一盘录像带,那太珍贵了,”他说道,“所以一旦你拿到那些资料,就会钻进去开始做大量的尝试性的练习,摸索出脉络,那就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了。”
而这三十年间科技的进步,让年轻人们离音乐更近了,我们能在网上大量且系统性地去学习音乐,提取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大大增加了效率,也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他们同时也指出,科技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听歌习惯,而音乐也会产生格式上的变化。
以流行音乐为例,音乐人们为了让自己的歌曲在海量的线上曲库中脱颖而出不被切歌,逐渐默默遵循着“三十秒原则”,把副歌直接放在开头,让听众一下子就能听到他们想听的旋律,这样才更有可能听下去。
“现在没有人把你慢慢地带进去情绪,没有的了。” 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消费习惯的的一个现象,但也许,现代人确实是更没耐心了。
当被问到乐队生存的问题时,乐乐姐玩笑地叹了口气,“我先喝一口。”
“做这种音乐类型的时候,已经前面有一个预判,说白了就是认了,肯定不可能是流量型的艺人。” 王磊老师很坦然地回答。
在经营磊落组合之外,他们也会接其他的音乐类工作,比如电影音乐或者纪录片音乐,收入上不会有困难,所以在做磊落自己的音乐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东西。
“要是你得去迎合一个什么东西,那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太纯粹。”
当然,聊到流量和主流审美,避不开的话题就是让乐队这个小众话题出圈了一把的《乐队的夏天》。当问到对乐队的夏天的看法的时候,两位老师明确表示,“乐队的夏天是一个很棒的由乐队参与的娱乐节目,作为一个综艺节目,它是成立的,但我认为如果说它对音乐产业有多大的推动,那是不准确的。”
其实结合线下各类综艺节目来看,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乐队的夏天》,舞台效果绝对是节目方的第一诉求,这也无可厚非。为了让每个节目都“炸场”,为了满足条条框框的要求,其实选手和乐队都是在被所谓的主流审美同质化的一个过程,很无奈,但也很现实。
“但是我们希望看到独立音乐人更人性的那一面,你有你的表达,你有话要说,你要说什么样的话,”王磊老师说,“其实你看 Bob Dylan演出他也不炸场,一个人一把琴就在那儿安静地唱,我们就是要听他要说什么。”
聊起《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乐队阵容,两位老师也表示,的确比上一季的音乐类型更多了,也期待看到很多好朋友在节目中的表现。
当我听到磊落新专辑《厂矿子弟》的时候,我很惊讶,一直做纯音乐的磊落这次选择由王磊老师亲自上阵去唱的形式。
但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风格上的转变。乐乐老师把做专辑比喻成拍电影,拍电影的第一步就是要构思一个大的故事主题,然后在主题下再去挑选场景,组成故事,“比如《厂矿子弟》这张专辑,每首歌的场景可能是父爱啊,和家乡的联系啊,等等。”
在确定了场景之后,他们会再去考虑是什么样的音乐适合它,所以十首歌可能是十个不同的风格,也可以有唱,也可以是纯音乐,但最重要还还是这张专辑想讲的故事,和想传达的情感。
“比如那张《大地上的美好》,当时从非洲采风回来做的这张专辑,把非洲的“雨季”和“旱季”作为一个节点。像前面那些《大地上的美好》《万物循环》,都是湿答答的,柔美的雨季的感觉;到后半段,《大迁徙》和《行走的马赛人》就是干燥的,嘈杂的,非洲旱季的氛围;最后我们把专辑落到的是一个很安静的那种,诸神的黄昏,草原的落日的那种感觉,顺着停下来的话就感觉在那边走了一圈,但是不会跳脱到这个其他地方去。”
“没有电影的电影原声,我们一直是这么叫我们的音乐的”,王磊老师总结道。
像这样的纯音乐,在大部分听众眼里都还是门槛很高的阳春白雪,市场接受度注定还是低。
“很多人都不敢听纯音乐,会有那种抗拒感,觉得没有歌词听不懂,但纯音乐恰恰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一个东西。”乐乐老师说,“歌词给到你的是写歌词的人的感觉,你听到的是别人的歌词,用的是理性思维,但是纯音乐这个东西,完全是通过耳朵,感性思维去感知的,属于你自己的感觉。”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这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把抽象事物审美归纳化的能力,而对纯音乐去感知和审美,是每个人,不管教育高低,审美高低,都会有的一个直觉,是值得鼓励的。”
这期采访做的非常开心,两位老师虽然都是圈子里资深的大咖,但非常平易近人,也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音乐的热情,passion总是一个令人动容的东西。
这次他们也送出了五张签名cd,大家可以去网易云音乐《厂矿子弟》下面评论,就有机会参与抽奖!也千万不要忘记去听一下那张我特别喜欢的《大地上的美好》,可以和我交流心得。
另外,这个对话的形式我想做成一个系列,有什么想看的类型,可以留言告诉我~
希望我们都能不给自己设定门槛,以更包容的态度去感知更多的音乐和音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