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获得更多信息】

音乐的类别有很多种,不同种类音乐的活法不一样。流行乐和嘻哈说唱活在综艺节目里,口水歌和翻唱“发烧(声音还真TM够不上发烧)”活在家庭影院和劣质汽车音响里,古典音乐活跃在庞大的古典爱好者人群里,爵士乐徜徉在基数不小但分散的文青人群里,摇滚活在不少躁动的心灵里。。。是的,这些乐种其实都找到了分发的渠道,宣传的方向,都拥有自己的归宿。

但是有更为小众的音乐,我无法为这些音乐确定类别,因为它们里面的元素丰富,有许多跨界元素,涵盖多个类型的特征。由于类型的不定性,由于风格新颖,虽静心听下去可以触摸内核,但绝不属于泛泛而听的类型,因此,它没任何合适的宣传和分发渠道。而听这类音乐的乐迷,也是注定小众。由此可见,这类音乐并非常见的消费型商品音乐,而可以理解成为音乐的艺术品。有了解过出唱片的乐迷估计都清楚,推出一张成品唱片的费用是极其昂贵的。可见这些音乐家都在用爱发电,即便是自掏腰包也要完成创作。

不过,半烧并不是一个把情怀摆在最前面的人,正如我之前玩CD随身听,是因为音质震撼到我,于是我选择了义无反顾,当有人想用情怀揶揄我时,我就用音质扇他两巴掌。。。除了器材,对于音乐,半烧也是挑剔得不行,我分享出来的音乐,必定是作品本身足够优秀。

回到今天的主题,磊落组合2020新专《厂矿子弟》在年中推出,而后知后觉的我在8月份从王磊老师的朋友圈分享里听了几首后,被深深的惊艳到了。里面的曲风基本是一首一个风格,但整体听下来,跟着曲名给出的脉络,所有曲目构成了统一而精巧的有机整体。

推荐聆听方式:
(建议听完后再看下面的视频专访,尝试着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自己去体验音乐里蕴含的味道和情感,这样获得的感受将是完全遵循自己的内心。虾米,网易云,QQ均有试听)
A 有足够耐性的话:从第一首开始按顺序完整的听到最后。
B 浅浅的听:《厂矿子弟》《利利》
C 如果你有颗文青的心:《厂矿子弟》《芒尖夕照》《最后的厂矿子弟》
D 对独立音乐有聆听经验:听除了以上提到的其他曲目。

听完后,半烧非常兴奋的找王磊老师分享这份聆听的惊艳。当时他还放出“狠话”,说这张专辑除了第一首和最后一首,其余的会比之前的专辑更难接受。于是我就详细的描述了我的听后感。王磊老师听完后觉得很不可思议,很多点我都说出了和他创作意图相近的感受。而在聊天的当下,我就萌生出要把如此的特立独行,却如此的惊艳绝伦的作品分享出去的想法。

后面,我就和磊落约定后面抽空做个专访,请两位跟我分享《厂矿子弟》的创作故事。然而事情发展并没那么顺利,彼此的时间一直很难凑到一块,直到去年十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我们做了一次灰常灰常详细灰常灰常有料的采访。

然后又过了将近两个月,这次采访的视频精华内容,终于和关注半烧的各位见面了(请为视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