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ve New World》和《Endless Whys》太像Sting的感觉了,这种感觉在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就产生了,赵宇捎带空灵的女声也有Sting的感觉,当然这是我主观的想法,听音乐时由一首歌联想到另一首歌、由这个歌手联想到另一个歌手简直再正常不过,只要你喜欢这个调调,又觉得这个调调似曾相识就会疯狂的在脑中检索以前听过的音乐,这种关联似乎是储存在自己听觉神经中一样。
《我们必须等待》,看题目感觉有些焦虑,等待——要么期待要么焦虑,这是人的常态,但是这支曲子的无品Bass音色简直太销魂了,既有律动也有颗粒感,听似一条贯穿的低音线条,实则占据了整首曲子的全部,加上文师傅撩人的小号,让等待的过程显得很美好。
“迷幻”这个词我已经很久都不用了,因为“迷幻摇滚”已经过时太久了,上一次用“迷幻”这个词时好像还是听60年代Eric Clapton和奶油乐队专辑时的感觉,但那时的音色并不迷幻,反而是药物和酒精带来的生理迷幻。《太阳风暴》不一样,它用迷离的音色似乎在营造太阳黑子的氛围,瞬间有一种手机信号不好的感觉。
“New Age”,新世纪音乐,这种音乐风格之前我认为只要是无法归类的音乐或所有与氛围电子相关的音乐类型都可以叫做“新世纪音乐”,因此新世纪是广义的、无固定形态的,这样模糊的概念我经常将其具象化,但仿佛都差点啥。《远古的承诺》恰恰帮助我将新世纪具象化了,漂亮、干净的木吉他旋律游离在多变的环境音中,这好像就是新世纪。
《最近的距离》你会感觉有些声音很清晰,有些声音模糊;有些声音距离很近,而打击乐则在右侧很远的地方,但这种远并不是对面的距离有多远,而是“宽”,也就是说声音的深度并不深,但是声场营造的很空旷,很有意思。
《我爱你无数个宇宙》,我在听这首曲子时脑海里的场景是《三体》叶文洁及红岸基地,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它却将我代入了这样一个场景,我想这就是一张好的纯音乐专辑带给听众的体验感,越是好体验就越沉浸。
《20 Questions》是现代版的渔樵问答,“蓝猫淘气三千问”的英伦风格版本,但是我的外语水平并不足以支撑我能听懂它,但是作为一首流行歌,它很悦耳。
专辑主打曲目《当我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是专辑最后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没有太多的运用电子、采样,而是以传统的吉他、贝斯、鼓、钢琴为主,但是用真乐器营造“无尽”的感受显然没有合成器来得便捷,但是辽远的失真吉他让人觉得那些声音都是一颗一颗星星发出来的,三把吉他不时的调整着相位,很美妙。
这是我买的第二张《当我们第一次仰望星空》,前一张被一个损友据为己有了,那就再买一张吧,今天这张新盘到了,刚刚又听完一次,算上这次已经完整的听了三遍,这张专辑确实挺好听,即便是不爱听纯音乐的人也能听得进去,因为它表达的很准确,这里就不再赘述所谓的画面感了,有些时候直接听感比臆想更为直观,也更加会令人信服,一句简单的“好听”便足以。
说一个题外事儿,前几天看了一遍《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最后那期,就是鲍家街43号合体那期,王磊老师最后说下一次重聚几乎不可能了,这让人心里酸了一下,多数人认识王磊老师都是因为鲍家街43号的缘故,我也不例外,一直对那个消瘦、有棱角的贝斯手印象深刻,我上一次看王磊老师的现场还是2021年草莓音乐老谢的现场。但是通过这些年听磊落的专辑,又对最初那个消瘦的贝斯手有了新的认识,摇不摇滚不重要,能安静的做音乐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然听音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