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04月09日】磊落十周年x家史文化日,金山岭山谷音乐厅回顾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信息】

我们的人生,就是在折一张白纸。—磊落 · 家史文化日

“我们的人生,就是在折一张白纸,
留下的每一道痕迹,都是我们人生所走过的路。”
——乐乐,山谷音乐厅分享会

第一次听说山谷音乐厅,是在2021年山谷音乐厅落成的那一周,当我打开OPEN建筑师事务所的推送文章时,山谷音乐厅的第一张图片就让我目眩了一阵。首席建筑师李虎和黄文菁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山谷音乐厅,形容这是一个“独特的音乐体验空间,一个对话的场所,穿越时间,抽离现实。”

然后在接下来日子里,我一直通过各方联系,在寻找能与这个奇妙场域合作的机会。艰难而坎坷地走过了迷幻生活版本的两年后,我在陪伴王磊去医院复查时接到了来自DDC主理人69的消息,听说阿那亚有一个活动,他觉得很适合磊落。当时我觉得可能是新的音乐季要到了,也许是阿那亚开始需要各种乐队演出了吧。而当我和对接人朦朦一聊,她说出了让我心跳加速的那句话:
“我们这一次活动的场地在金山岭山谷音乐厅。”

她所不知道的是,我当时从医院门口走廊的椅子上蹭地站了起来,吓了王磊一大跳。
接下来一切的对接都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我们降落在北京,迎着铺天盖地霸道的杨絮末子,开进承德境内的金山岭阿那亚区域。周围的建筑朴素大方,天空湛蓝而高远,春天的风猛烈地吹着。小小的导游车沿着坡道往下转了一个大弯,在两座大山的凹陷处,山谷音乐厅像一捧切割过的石雕一般静静矗立。

一条长长的石子路,让所有的到访者都需要缓步走到山谷音乐厅面前。这是一种渐进的仪式感,乐器在我们身上的重量渐渐增加,我们的呼吸渐渐急促,我觉得这有可能是接近自己爱人的那种心跳感,上一次我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是在德国看彼得卒姆托的小教堂时。这种相似而陌生的紧张感,让我不由得在进入到主空间之前深吸了一口气。

主空间的声场比我们想象中好多了,虽然是一个硬朗的空间,在声学处理上却非常友好。场地内的阶梯式结构表面本身就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散射作用,再加上屋顶和墙面上的天光开洞,让整体的内部混响不至于过大。小号手王宇智还没有开始试音,只是随意吹了吹,这个小空间内的饱满度已经让人感动了。磊落的声音工程师Tim和DDC的音响工程师Oi两人,又根据声场的需求细致地调整了特定的频段,让所有人的乐器都能在这个诗意的空间里完美融合。

活动当日的阳光从音乐厅顶部的开洞撒在观众阶梯上,由于承德初春的温度仍在个位数,观众都还穿着颜色各异的羽绒背心和大衣,还戴着五颜六色的毛线帽子。大家都不自觉地簇拥在那一池阳光下。当音乐声响起时,磊落二人的迥然不同的家族史也缓缓揭幕。

这一次的分享会磊落着重按时间线展开了“家庭三部曲”的故事,这个跨越了七年的自然生长的音乐项目,已经让磊落成为了具备人文特色的“自传体”式音乐小组。乐乐和王磊的家庭,一个是来自上海的知识分子,一个是来自山东的厂矿子弟,这看似疏离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背景,却共同见证了具备鲜明标签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这两个家庭中所涌现的成长、爱情、矛盾和自省,造就了磊落二人今天完美融合的状态。

感谢DDC的69帮我们联系到家史文化日的负责人。
感谢朦朦,丹妮等所有为我们忙前忙后的工作组。
感谢摄影团队和摄像团队,记录下如此美好的瞬间。
感谢OPEN,你们的作品让我体验到了恋爱的心跳。
感谢都市实践的王叔,是您介绍我认识了OPEN的同仁。
感谢所有在那个清冷的早晨来到现场的朋友们。
这是我们共同的可被碰触的记忆。
磊落的音乐人日常,赞32

磊落 · 家史文化日,阿那亚金山岭山谷音乐厅
主讲/吉他/贝斯:王磊
主讲/键盘/合声:乐乐
人声:赵宇 | 小号:王宇智
声音工程:刘松宇 (Tim)
设备支持:Oi